一直想找个机会跟技术设计团队的同事聊聊他们的设计研发感悟。今日趁着茶歇,我约了Mike, IDC中国技术总监,展开了一场关于“手术设备”设计研发的探讨。
作为一位资深的设计工程师,他带领IDC中国团队进行技术创新。Mike 推动公司以‘流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确保IDC中国产品开发成果具备国际质量水平。在IDC工作的十余年中,Mike在工业、医疗及消费电子领域具备研发突破性技术、设计创新产品的丰富经验,并参与开发优秀产品荣获红点设计奖(医疗设备最佳设计奖)。
与其他领域产品不同,医疗设备,尤其二、三类设备,对产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苛求使从事相关设计的过程少了些“放飞”,多了些“落地”,严谨、细致,颇有精心雕琢的意味。
十几年的医疗产品设计研发经历,形成他严谨、客观的思维,谈到手术设备的设计研发,他总以一种平衡、大局观的视角分析。同时,他对创新的热诚也在谈话中显露无疑,还与我分享了对特斯拉本月17日发布的卡车的观点及他受到的启发。
Mike:医疗产品,尤其是手术设备,不同于一般产品那样便于随时观察使用情况,设计依赖于大量的模拟测试,试验的机会也很有限。
为实现好的设计,我们通常要精深地了解手术流程,以获得翔实、准确的洞察;医生与护士提供的关于设备使用方面的反馈也是非常珍贵的参考内容。
这种设备的测试往往使用仿真模型,但效果和真实性还是受到限制。所以,全面综合并有层次地考虑问题才能最大程度确保设计有效性。一些通过特定审议或测试而产生的设计决策,会记录成文档并进行验证。为力求这个过程的准确,还会邀请到企业共同参与。
Mike:手术设备的设计方式、材料及设计细节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很受局限。
其次,耗时的原型制作会影响项目进度。原型对材料、工艺的特定要求会限制供应商选择,即便在找到较为合适的供应商后,交付时间也很可能会因他们的时间安排而无法完全得到控制。所以必须提前预计并接受相关风险。
Mike:的确,例如3D打印技术的成熟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效率。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精确、微型、具有生物相容性金属材料的打印,例如用于人体植入的钛金属精密部件就是10年前所无法实现的。
这个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很快就会超越比已实现效率与精确度更高的成果,提供更高效的测试迭代和更灵活的设计调整。
3D打印设备无需监测,无需制作模具,小批量产的复杂设备可通过3D打印技术更快实现,也给部件更高效准确的大批量产带来潜力。
Mike:正如爱迪生的名言:成功来自于1%的灵感+99%的汗水。让一款医疗产品从产品战略的制定至成功上市,就像跑马拉松:市场分析、产品战略、设计研发、临床试验、拿证、市场推广等每个过程都是挑战。
这种行业特点,使医疗企业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常常会影响创新设计开发决策。如果企业更多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寻找解决方案,怀着更开放的态度迎接风险,则不仅是用户的福音,也会使医疗设备行业的创新更加蓬勃。
Mike:所有产品设计研发都是对可用性、可靠性、成本、人因工程、用户体验等诸多要素的平衡。不同情况涉及的人群会稍有差别,如医疗产品的用户是医生,但产品效果会影响患者,而采购与使用者又并非同一批人,这些也是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要素。
Mike:不要把手术设备当作工具来设计。
作为医疗设备,产品的功能会是考虑的重点,但同时还得尊重使用者(医生、护士)的用户体验,让医疗产品舒适、简单、美观、好用。即:用户体验实现消费产品的高度,功能满足医疗产品的标准。
采访最后,Mike分享到了他对特斯拉新发布的卡车的观点,他对于这款颠覆性的创新产品非常惊喜,特斯拉卡车几乎将“卡车”的整体概念进行了延展。
这也是特斯拉给他的灵感:产品的设计研发,踏着前人的脚步复制或局部调整往往没有回归问题的本源思考解决方案更有力。
他期待更多拥抱创新机会的企业。